公務員申論社會時事熱點
公務員申論社會時事熱點:高校畢業典禮莫成秀場
其一,平時校長與學生直接交流的場合不多,或者學生很少有直接向校長反映情況的機會。校長平時若能經常與學生交流,定期走進學生宿舍聽取各種意見,這些問題照理早該被發現與解決,而不會成為畢業典禮上的心事。如今借助網絡平臺或學校網站,學生的意見固然可以及時表達,但學生與校領導見面的機會或許并不多,這樣的話,很多事情雖然早有曝光,卻可能被淹沒在網絡口水里。
其二,校長自曝的這些問題直至今日都未獲圓滿解決。很簡單,如果問題早已解決,校長何必在依依惜別的場合上煞風景。這位校長也坦言,這些問題“沒做到讓學生滿意,所以有所愧疚”。不無尷尬的是,這邊校長剛道完歉,沒過兩天,由于持續下雨,該校又出現陽臺下水管道堵塞,宿舍水流倒灌等問題。這就像是對校長道歉之舉的回應——與其臺上表態,不如臺下落實。
無意批評這位校長作秀,畢竟他還能坦誠地面對這些問題。實際上,類似問題在其他一些高校也難免存在,但許多校領導在畢業典禮上不會去談這種破壞氣氛的話題。他們或者像復讀機一樣一再回顧學校光榮史,或者刻意迎合學生趣味,唱唱流行歌曲,談談人生和理想,大家好聚好散,來日再見已是校友。反正畢業后,這些細節問題要么被人遺忘,要么成為人生記憶中的一部分,恐怕沒有多少人在意。
特別是,現在似乎有一股風氣,畢業典禮上致辭的校領導都喜歡背點網絡段子,模仿學生爆幾句口頭禪,似乎唯如此方能與學生打成一片。這種夸夸其談騙點贊的做法,看著其實挺累的。一味迎合時髦,說些與自己年齡身份既不相稱又不得體的網絡段子,何嘗不是在回避充滿骨感的現實?這么做,對改善學校教育環境與管理服務未必有什么好處。
一批畢業生走了,一批新生即將到來。在辭舊迎新階段,學校更應該做的是,好好總結教學與管理利弊,健全學校制度,整改存在問題。臨別少作秀,平時多做事,這樣學校才能不斷提高進步,讓莘莘學子潛心向學而無后顧之憂。
公務員申論社會時事熱點:暑期游小心低價陷阱
暑期將近,正是旅游好日子。有喜歡自由行的,也有喜歡報團的,尤其是老人孩子,報個旅游團省事省心。可是,旅游團中需要警惕一種“低價團”。出國游,好幾天吃住行,包機票、包門票不到兩千塊錢,算算連成本可能都不到。這種“低價”里頭藏著陷阱。
從投訴案例中看,低價旅游團投訴率偏高。捆綁消費、住宿條件縮水、參觀景點額外收費……種種消費陷阱,讓人苦不堪言。雖然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對低價團違規違法行為的整治,但它就像田中雜草,時不時又生發出兩三根兒。這到底為什么呢?
有報道說,因為違法成本低,這是一種原因。但我倒認為,這與一種消費期望也不無關系。
有專家指出,我國旅游業已進入大眾旅游初級階段,大眾旅游和國民休閑開始呈現日常化的特征。2014年我國人均出游率已經接近3次,人均每次境內旅游消費850元。這說明,大眾旅游的熱情日益高漲,需求旺盛;同時,消費能力和預期價格卻并沒有水漲船高。換句話說,掙錢都不容易,少花錢、多看景,是老百姓最希望的。
“低價團”之所以老能卷土重來,跟這種消費心理有關。大家想少花錢,誰的價格定得低,誰就有競爭優勢。一些旅行社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開始做“低價團”,一低低到塵埃里,甚至“零團費”“負團費”,都出來了。要真能這么低,消費者當然合適;問題是,旅行社吃什么?所謂的低價,只能低在第一步,必然要靠形形色色的推銷、收費、捆綁消費補回來。里外里一算,價格并不低!
想奉勸旅行社一句:別耍這個小聰明。迎合老百姓希望便宜的心理,玩老母雞變鴨的戲法。一方面,擾亂市場秩序,游客體驗差、糾紛多,抄近道早晚撞槍口;另一方面,小聰明帶不來大發展,帶一個團遭一路罵,利用游客多,騙一撥是一撥,這能做長遠嗎?有人會說,人家“低價”,我老老實實,哪里有飯吃?錯了!老百姓不會老上當,有點定力,把心思花在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突出差異化服務上,才有真正的競爭力。
相關部門要加強旅游市場秩序的監管,別讓劣幣淘汰良幣。事后要追責,事前多預警。咱們消費者也別貪那些超低價的便宜,世上沒有賠本賺吆喝的買賣,您說呢?
公務員申論社會時事熱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