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
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責令”信息公開是堂法治課
事實上,即使上級責令管用了,市政府按要求公開了,追問也不應停止。因為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政府部門若是對法律規定置若罔聞,或者執行起來三心二意,對法治的傷害將遠超事件本身。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實施多年的今天,公眾想要依法獲得正常、基本的政府信息,還要繞這么大彎子,非要上級政府發話不可,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對王娜娜事件的調查,也不應遮蔽對這件事的反思。上級政府責令公開,有助于推動這件事情回到法治軌道上來。從這個意義上講,“責令”信息公開,是一堂很好的法治課。
正因如此,我們應該看到當前政府信息公開存在的普遍問題。現行條例盡管對政府信息公開規定有“監督和保障”條款,比如“工作考核制度”“社會評議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但缺少明確的罰則。對違反條例依法給予處分,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主要是針對不當的信息公開。對“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則缺少實質性約束。
信息公開,是對政府公信力、依法行政水平的考驗,更是對其服務宗旨的檢驗。類似“冒名上大學”的調查公開不徹底,對黨和政府威信的傷害是多方面的。因此,政府部門不能滿足于不違反條例,還應該有效果意識,勇于反躬自問,是否盡了足夠的努力,用足了可行的手段,去滿足公眾和社會的信息需求。只有不忘取信于民、服務群眾的“初心”,才會在政府信息公開問題上多一份真心實意。
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問責“殺手锏”倒逼責任落實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8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共中央主持會議。(新華社6月28日)
2015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前者,八句話,281字,給黨員立起了高標準,告訴黨員應該朝著什么境界修煉;后者,用六種紀律劃出底線,告訴全體黨員什么不能觸碰。時隔8個月,黨內又一部重要法規《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悄然問世,補齊了責任領域的“短板”,讓“失責必問”不再稀缺,也倒逼黨員干部每日三省“責任”二字。
近年來,雖然有《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這個黨內文件在“發揮余熱”,但“問責”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表面式問責、結果式問責、突發式問責、算賬式問責等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對黨和政府公信度的認可。
“問責一個、警醒一片,沒有問責就難有擔當”。《問責條例》就是要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問主體責任、追監督責任、究領導責任,一個都不能少。作風問責,善政之要。《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一部黨內法規,更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它必將變“颶風問責”為“常態問責”、變“消極問責”為“主動問責”、變“形式問責”為“效果問責”。
“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有了“問責”這道“緊箍咒”,“漂亮的政績指數”、“今天好同志、明天階下囚”、“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等現象必會無處遁形;有了“問責”這把“安全鎖”,黨員干部責任意識將更強、擔當精神將更足,履職步伐將更穩、群眾基礎將更實;有了“問責”這捧“清新劑”,常問、敢問、實問、善問這些“家常便飯”必會發揮其“穩壓”和“增壓”作用,讓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愿“問責條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倒逼黨員干部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起來,讓責任永不缺位。
公務員申論政治時事熱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