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備考方法和建議
國考申論備考方式
公式二:提出對策題
1、題型判斷:題干中出現“對策、建議、措施、意見”等關鍵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概括……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
3、作答公式:概括問題一二三四五+提出對策一二三四五六。
公式三:貫徹執行題之調研報告
1、題型判斷:題干中出現“調查報告、調查材料”等關鍵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整理一份調研報告,供領導參考;
3、作答公式:概括現狀+綜合分析(原因/影響/必要性/可行性…)+解決措施。
公式四:貫徹執行題之宣傳稿
1、題型判斷:題干中出現“宣傳稿、倡議書”等關鍵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寫一份倡議書,號召大家綠色出行;
3、作答公式:發文事由+具體倡議內容一二三四+呼吁號召。
公式五:貫徹執行題之講話稿
1、題型判斷:題干中出現“講話稿、發言稿”等關鍵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做一個現場發言;
3、作答公式:開場白+具體發言內容一二三四+結語。
公式六:貫徹執行題之建議書
1、題型判斷:題干中出現“建議書、指導意見”等關鍵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寫一份建議書或指導意見;
3、作答公式:概括現狀(問題)+解決措施。
公式七:貫徹執行題之工作總結
1、題型判斷:題干中出現“工作總結、工作匯報”等關鍵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寫一份工作總結/工作匯報;
3、作答公式:取得成績+存在問題+下一步計劃。
公式八:啟示分析題
1、題型判斷:題干中出現“啟示、經驗、教訓”關鍵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中某國/某省/某地的做法,談談應吸取哪些教訓/獲得哪些經驗/得到哪些啟示;
3、作答公式:實寫總括句+具體啟示一二三四。
公式九:解釋分析題
1、題型判斷:
(1)題干中出現“理解、見解、看法、認識”等關鍵詞;
(2)題干中出現加引號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短語”。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中陳博士提到的“人口詛咒”,談談你的理解。
3、作答公式:解釋A+分析A+下結論/提對策。
公式十:評論分析題
1、題型判斷:
(1)題干中出現“理解、見解、看法、認識”等關鍵詞;
(2)題干中出現加引號的“一個觀點/一個社會現象/一個政策/一個做法”
2、提問形式:請根據“給定材料X”中提到的“人肉搜索”,談談你的理解。
3、題型特征:存在爭議(有人肯定,有人否定)
4、作答公式:(概括A+觀點)+分析(合理性/不合理性)+下結論/提對策。
國考申論備考飛躍三步曲
一、申論復習的心理前提:保持心靜如水的好心境,戒除浮躁的復習心理。
浮躁是成功的天敵。一個人一生干好一件事其實很容易,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下,現代人都有這樣的問題,即使浮躁心煩,一天到晚不停的電話和網絡,忙亂煩躁,使得自己沒有心靜的時候,也不會心靜了,想做好一件事很難。因為浮躁的社會造就浮躁的人,浮躁的人在做事時夾雜著太多的外來干擾和自我不必要的煩惱,最終缺乏堅定的意志力。在申論備考的道路上也是如此。備考申論的考生一般可以分為三個群體:一是在校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族;二是上班族;三是已畢業但是沒參加工作的待業族。這三個群體都要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不可能跑到星球上,所以都有各自的浮躁。是不是有這個感覺,當認真做一個申論小題目或寫一篇作文時,突然來了一個電話或短信,干擾了你的思維,取消了你做題的行動,湊成了一個聚會或旅游,那么申論復習也就中斷了。作為想追求改變的考生,該如何能讓自己心靜下來呢,給自己一片自己的天空呢?
我們認為:心靜如水,依物隨形。心清則靜,欲心靜必先心清 ,心靜則明,給自己一份執著,給生命一份從容,給心一份坦然。物以外物、物而不物,是一種氣度,一種品質,一種境界。拋開雜念,平和心態,拒絕急躁。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靜無以成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做不到這一點,再好的申論復習理念和方法都會被這個浮躁的“魔鬼”打了折扣。切記在備考中把心理調整好,杜絕一切干擾,發揚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時代的心靜精神,為申論備考的好心境“保好駕、護好航”!
二、申論復習必須做好“三步進行曲”,即“認真做好積累——夯實申論功底——著力做好沖刺飛躍”。我們在此對這三方面分別作闡釋。
1、申論備考的知識基礎階段——認真做好知識積累。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申論備考也是如此。在申論考場上是“你死我活”殘酷斗爭,是命題人和考生的智慧較量,命題人想用繁雜的材料和陰險的陷阱來考查考生的“腦細胞”,你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來應對命題人的挑戰、閱卷人的挑剔。
我們認為認為:申論最大的知識積累就是全面了解當前發生熱點——深入挖掘熱點背后的成因和本質——站在政府角度提出應對之策。然而,在備考之初,考生怎樣來積累這些知識呢?
我們認為:考生應該多學習多揣摩以下申論知識載體(以實用為主,重質量不重數量):
(1)電視新聞節目:中央電視臺1頻道、13頻道每晚19:30新聞聯播;13頻道每晚21:30新聞1+1;
看新聞節目的好處:視聽共融,最新熱點。形象化,有助于精力集中;專家連線,理論觀點獨到。
(2)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