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2017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去年年底,騰訊公布官方數據顯示,用戶每天在微信平臺上平均閱讀5.86篇文章。以每篇1500字計,一個月下來就超過26萬字,印刷出來是一本200多頁的書。遺憾的是,其中超過一半的篇幅,被情感和養生的內容占據。這樣一本“書”,恐怕難以扭轉“中國人不讀書”的印象,也不足以涵養豐盈的精神生活。不僅僅是在中國,美國埃默里大學教授馬克·鮑爾萊恩對于“把時間都花在了社交網站”上的年輕人,也憂心忡忡。為了提醒埋頭手機者保留一個“與歷史、與藝術、與公民理念相遇”的生命空間,他的書名就叫《最愚蠢的一代》。
“新集體時代”的心靈,遠不應這樣貧瘠。作家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愛書之人,可能都幻想過這樣一座圖書館:沒有容積的限制、跨越時空的區隔,“攤開你的手掌,無限在此收藏”。網絡不就是這樣嗎?飛速發展的搜索技術、不斷擴大的社交平臺,海量的信息、無界的交流,只需在巴掌大的屏幕上敲擊幾下就盡在掌握。從豐富性的角度看,互聯網絕不該成為文化的沙漠,而應是比博爾赫斯的想象更輝煌的“天堂”。
相比國人曾經熟悉的集體生活,今天的“新集體生活”更加開放、更加自由、個性更加鮮明。在網絡的土壤中,即便是荒腔走板的歌聲,也可能因觸動隱秘的心弦而得到共鳴。只是,這樣的個性張揚,雖為文化土層的培育提供了更大空間,卻也“既有繁花,亦生稗草”,讓互聯網文化顯得頗為蕪雜。微信公號不乏“揭秘”“爆料”“有染”等吸引眼球的勁爆詞匯,更有“30歲以前要明白”“中國人轉起來”等或濃或淡的心靈雞湯……這樣的內容盡管無傷大雅,卻也難免讓人擔心它們背后日漸貧血的心靈。
面對泥沙俱下的文化洪流,尤其需要澄清自己的文化水源,才能于沙中淘到金。心理學認為,人更樂于停留在“很熟悉、可掌控”的心理舒適區。面對可稱浩瀚的網絡,停留在“舒適區”在所難免。但對于個人,這卻未嘗不是一種遺憾。無論有多么龐大的庫存,你能接觸到的如果只是你知道或者愿意知道的那一小部分,那與其說是看到了世界,不如說只是驗證了自己。從這個角度看,那些無法深究的八卦、那些不知所云的感悟、那些似是而非的謠傳、那些低俗庸俗的段子,不是豐富了你的生活,反而是把你阻隔在了一個偉大的寶庫之外。
互聯網的豐富,正源于其海納百川。網絡時代獨有的文化,可說是一種“新集體文化”。知識之海、觀念之海,在每個“集體人”的參與中更顯無涯。網站“豆瓣”上,無數網友的標記、評論和打分,形成了影片、書籍、音樂的“豆瓣標準”;網站“知乎”中,許多專業人士分享的知識、經驗、見解,形成了對一個問題的多角度考察。而如博客、微博、朋友圈,離開了成千上萬用戶的參與更是毫無意義。互聯網,網聚人的力量;新集體文化,同樣網聚每個人的文化。
今天的中國人,尚未走出自身“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又一腳踏進信息時代的洪流,與全世界一起走進“曠古未有之大時代”。近百年來生活方式的變化,可能比之前上千年更大。
從人類文明進程看,這樣的時刻,往往伴隨著文化活力的迸發。如文藝復興,如啟蒙運動,燦爛的文化成就,都生長于全新生產生活的土壤。正是從這樣的角度,我們有著怎樣的文化素養,不僅僅決定著我們能收獲什么。告別“所見即所得”的膚淺,告別“只有一天生命”的短促,走出心靈之“宅”,克服精神之“憊”,培厚新集體文化的精神土層,才能給歷史真正留下屬于我們時代的文化遺產。
2017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天使投資的風險不能由政府承擔
為了鼓勵創業創新,為了培育創投市場,上海市有關部門真的拼了。1月25日上海發布《上海市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補償管理暫行辦法》,對投資機構投資種子期科技型企業項目所發生的投資損失,可按不超過實際投資損失的60%給予補償。
該消息甫一傳出,已經在創業或者準備“下海”的創業者們,都開玩笑說:“我們快去上海吧。”就輿情風向看,這一看似對創業者和天使投資機構的重大利好,引來了公眾的擔憂:這難道不是拿納稅人的錢來冒險嗎?
天使投資的最大特點,就是高回報高風險。所謂“十個項目九個垮,一個成功賺大錢”。現實中,有些人往往對天使投資有一種誤讀,就是過于聚焦于少數天使投資機構動輒數十倍甚至更高回報的成功案例,而忽視了其背后可能有一大批率先倒下的早夭企業。這也是天使投資尤其是種子期投資的必然考驗。在種子期,初創企業往往還只有一個概念,什么都沒開始;或者剛開始運營,產品還沒有研發成功;或者產品研發出來,沒有大規模推向市場。這其中,無論是概念是否能從理論轉化為實際運用,還是產品研發團隊能否真正配套,以及產品與市場對接后,最終抓得住受眾痛點與否,任何一個環節的錯配,都可能決定初創企業的命運,是能順利進入A輪融資,還是早早地凋謝。
也正因為如此,天使投資必須是純粹的市場化行為,是風投機構在無數創業者中一遍又一遍地篩選,最終少數幸運者獲得天使輪融資。然而,每當進入下一輪融資前,還會有相當高比例的初創企業突然死亡。通過如此殘酷的優勝劣汰,才能確保百分之幾的企業走向獨角獸。
天使投資的風險不能由政府兜底。一旦出現所謂低門檻的“風險包干制”,可能反向刺激一大批本來達不到天使投資要求的初創企業,混入了天使輪融資的行列中。因為風險被轉嫁到了政府,天使投資機構等于拿納稅人的錢來試錯。一旦成功,獲利者是天使投資機構和創業企業,反之,失敗者則變成了為此無辜埋單的民眾。
更為糟糕的是,這對于天使投資市場本身也是不利的。它釋放出扭曲的投資引導信號,讓天使投資機構可能會放松對于初創企業的篩選標準,在融資、投資、管理、退出四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主體的價值觀沖突和更高風險。比如,上海市為了減少種子期風投的損失,是否對種子項目的篩選主導權會有所影響?然后進一步介入到企業的具體運營管理?最終在退出機制上,關于收益分享,也和風投機構、創業者之間發生矛盾?這在以往政府投資的許多領域,都曾經屢屢發生。比如前幾年的動漫產業扶持熱中,就出現了由于實施申報制,部分企業資質造假,瞞報虛報的問題,也造成了個別地方政府介入過深,強行決定當地動漫產業走向的惡果,結果反而讓這一產業泥沙俱下。
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這是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中國收獲的最大經驗與教訓。尤其是在天使投資這一特殊領域,地方政府更不要好心辦了壞事,還是充分放手,讓天使投資機構與創業者去自由聯姻或“離婚”。地方政府如果真要加強對科技新興產業的扶持,不妨借鑒國際通行經驗,通過稅收優惠,鼓勵更多有限合伙制的風投基金進入,而不是拿公共財政做試驗。
2017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保障農民權益鞏固糧食安全
(點評:標題要明確、準確體現立意,即糧食安全,從“保障農民權益”角度切入,調整語序,加工形成對仗式標題。)
“糧穩則天下安”,而“糧穩”要建立在穩定的農業生產能力之上,建立在中國九億農民穩定的種糧積極性之上。轉型中的中國農村正在經歷空心化和老齡化的進程,農業對青壯年的吸引力不斷弱化,再加上近年來糧價持續走低,出現“谷賤傷農”的情況,第一產業可能產生的動蕩可想而知。因此,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終要靠農民,要切實保障農民權益,解除糧食安全問題,鞏固農業之基地位。
(點評:開頭要引出總論點,亮明觀點。由俗語引入,歸納概括式的寫法,簡單交代糧食安全及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重要性,轉入目前農民種糧所面臨的問題,結合了現狀,一句話簡要分析對農業的影響,引出結論。字數175,簡短不拖沓。)
2015年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二連增”,糧食價格卻出現了持續走低,糧食增產和農民減收構成了中國農業發展的復雜景觀。一畝水稻,能打多少干糧;一斤玉米,能賣幾塊錢;一個農民家庭,能否在秋收后盤算出明年開春的種子、化肥、租地、農機錢,這些細瑣的田間事兒,一筆一畫地寫出了“糧食安全”四個大字。而目前,不管是關于糧食收儲資金的保障還是硬件設施的提升,都只是治標而非治本之策。但保障農民的核心利益,要讓種田變成一個富裕、體面、有穩定預期的職業,還要靠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大農業。
(點評:此段為分析過渡段,與下文如何保護農民權益搭建聯系,引導過度。進一步分析了目前農民權益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以及其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指出目前措施的不足,引出下文要論述的對策。)
促進生產集約化、農民職業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傳統耕種模式極易受到糧價波動的影響,幾乎是糧價下跌最大的受損者,完全沒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而成規模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卻因為種植結構的多樣、經營方向的多元或者高端有機食品的生產,能較好地消化市場風險,自我止損。以現代公司制度組織規模化和合作化的經營,是提升農業生產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農民增產增收的長遠之道。因此,要積極加快生產集約化、農民職業化進程,由傳統模式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變,構建農業經營體系。
(點評:分論點為對策型,本段在展開論述過程中采用了原因分析法,即傳統耕種模式存在巨大弊端,所以要改變。在分析過程中,通過對比,凸顯了該對策的可取指出,得出結論,回扣分論點。)
延長糧食生產的產業鏈、價值鏈,建立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當前,農民收入單純靠售賣原糧或初級產品,因此造成糧食的附加值極低,收入與原糧收購價格之間的黏附性極大,農民增收困難。只有形成糧食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的鏈條,引入管理、技術、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打造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農業的價值鏈才能延伸到第二產業甚至第三產業,讓農民家庭不會再因為一次原糧價格下跌就被拋入生活的谷底。因此現階段增加糧食附加值,延長糧食生產產業鏈,成為助推農民增收、保障農民權益的當務之急。
(點評:該分論點的展開主要采用影響分析法。簡要分析現狀,指出農民難以增收。轉入該對策帶來的積極影響,得出結論。在論述時,可加入數據分析,結合實際,保證論證充分。)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穩定農民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放活土地經營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是實現糧食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因此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最核心的權利所在,經營權的流轉在任何地方都是必須嚴格依法進行。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最充分地保障每一位農民的權利。
(點評:該段與前兩段為遞進關系,分析了保障農民權益的關鍵所在,需要有一定的相關積累。因此,轉變論證思路,不再分析分論點,轉為如何做好該分論點的對策,很好的揚長避短。)
中央一號文件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做出了明確要求,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體,只有切實保障其權益,激發其生產積極性,才能順利解除糧食安全困境。從這個角度講,必須要切實促進生產集約化、農民職業化,實現糧食生產的深加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點評:結尾簡短有力,由政策文件中對農民權益的重視引入,體現對時政的關注。自然總結全文,回扣主題。)
總評:寫好文章,首先保證立意的精準,把握住“糧食安全”這一主題。其次是文章的謀篇布局,要僅僅圍繞總論點拆分出分論點,可對策、可分析,對策的分論點相對來說較容易把握,但關鍵是切忌空談對策。關于分論點的展開論述,可多種方法靈活運用,涉及到時政熱點的,可結合實際,以使內容充實豐富。最后,語言要規范,該主題糧食安全相對來說有陌生感,不為考生所熟悉,可多關注評論、新聞等規范用語。
看過“2017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