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汽車已經走入千家萬戶,我國已經進入名副其實的汽車社會。如何通過執法來引導形成良好的汽車文化和交通文明,成為考驗相關部門管理水平的一道難題。不可否認,一些交通違法行為,諸如司機違規使用遠光燈等,就飽受司機詬病;違法得不到糾正,也讓群眾不滿。
據深圳交警方面介紹,“遠光燈”專項查處行動采取“兩看兩考一處罰”的模式,其中“兩看”指讓違法者現場適度體驗被遠光燈照射,感受其危害。盡管此舉是否完全妥貼還可以再討論,但讓這種違法行為進入公眾視野,引起大家討論,并逐漸形成應該治理的共識,促進守規意識,那么這次專項行動的震懾作用、宣教作用就已經部分實現了。
交通文明的形成,也并不只是司機的事情。記者在天津長期觀察發現,天津的交通擁阻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道路通行效率低引起的,在十字路口機動車經常被不看信號燈的非機動車或行人“截停”,造成通行不暢。這種“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同樣也不符合交通文明的要求。
從汽車社會到交通文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今,非機動車或行人橫穿城市快速路甚至高速公路、機動車亂用遠光燈而引發交通事故仍時有發生,教訓甚至還較為慘烈。正是因為違法成本較低,讓一些人心存僥幸。這些年來,相關部門嚴查酒駕和超速等行為,相關違法行為下降明顯。進一步嚴查違規使用遠光燈、中國式過馬路等行為,顯然應該成為交通文明秩序建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
對交通不文明行為,無論是行人還是機動車駕駛人,都頗為不滿,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正是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只要多些“換位思考”,多從我們生活的環境考慮,努力做守規矩、講文明的交通參與者,就能共建人人受益的文明和諧的交通秩序。
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
建設海綿城市要穩步推進
背景鏈接
2016年夏天,承擔著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重任的30個海綿城市的試點城市中,有19個出現內澇。對此,住建部官網發文指出,海綿城市建設不會立竿見影、一蹴而就,海綿城市建設目前還在加快推進。
海綿城市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城市建設理念。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綜合分析
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近年來,逢雨必澇、“城中看海”,成為不少城市在迅速擴容中無盡的煩惱。究其原因,在于一些不科學的規劃建設,擾亂了自然的水循環規律。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人們對于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引發的城市內澇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人們期待各級政府采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海綿城市”工程作為治理城市內澇、系統解決城市水資源利用問題的重要措施,自然承載著很多市民的期待。過去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快而亂”的問題。一方面,基礎設施建好以后,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調,頻繁重修重建,“馬路拉鏈”長期存在,嚴重影響群眾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一些只顧“面子”不顧“里子”的形象工程大行其道,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內部存在多種問題,再回頭去改造已經積重難返。
對策措施
一是必須認識到,“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方方面面,要切合本地實際,加強部門協調,處理社會各方利益關系的關系。試點工作應該謀定而后動,分步驟分階段進行,必須戒除急躁心態,制定合理規劃,穩步推進工程建設。
二是步子慢一點絕不意味著停滯不前。中央各部門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配套資金,要用好用活這些建設資金,通過創新投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共同推進這項工程。此外,還要保持與公眾的溝通,讓公眾充分了解這一工程的進展情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不斷完善建設方案,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顯著提高城市承載能力,讓最大多數的群眾滿意。
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三)
環保數據造假
背景鏈接
一家企業竟然把環境自動監測儀的探頭放在礦泉水瓶子里,得出了一張“漂亮”的污染物處理記錄表。治理造假的秘密被揭開后,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也因涉嫌偽造監測數據被移送公安機關。環保部近日發布的環境違法案件的相關信息顯示,2016年年1至8月,全國各級環境執法機構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犯罪的案件1172起,同比上升14%。環保部今天還披露了多起企業造假的細節。(10月19日 《中國青年報》)。
綜合分析
[原因分析]
縱觀環境數據的造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很多地方要求企業安裝運行在線監控,但設備的采購運行費用卻要企業自理,導致企業采購質量低的設備,造成數據不準或經常發生罷工等。
二是,雖然各地要求在線設備第三方運營,而運行費用也要企業自掏腰包,導致企業與在線設備運營方沆瀣一氣造假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是,環保部門監督性監測存在周期過長和監督真空,給企業造假留有可鉆的空子。
四是,對數據造假企業處罰不嚴。
[影響]
理企業污水排放,是企業的應有之責,也是環境保護部門的法定之責。然而,生產企業將污水監測管路放在純凈的礦泉水中,一張“漂亮”的污水治理監測表單,透露出的是企業在治理污染方面的枉費心機,更反映出環境治理任重道遠。
一些企業囿于眼前小利,在治理污染上并不積極,反而耍起小聰明,或者對監測數據造假,或者私自在排污監控網管上做手腳,對付環保部門的污染治理,雖然一時省下了治污費用,但卻無形中重蹈了污染型低端發展的老路子。
當前,正處于治理污染的爬坡攻堅期,污水治理、空氣治理本就困難重重,倘若企業不主動減排,甚至還出現數據造假,這對企業而言,難以實現綠色發展、難以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甚至還可能頻發環境污染,最終也難逃嚴格治理的法眼,甚至會加大治污成本。
對策措施
第一,對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必須嚴格按照新《環保法》的規定,除了加大、加重對企業罰款和對責任人行政拘留外,對性質嚴重,或造成重大環保事故的,還要追究企業責任人法律責任。
第二,環保部門在加大監督執法頻率的同時,還要聯合公安部門,借助公安部門的網絡技術優勢,及時發現企業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并進行查處和打擊。
第三,一經發現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及運維企業參與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除承擔連帶責任和追究法律責任外,還要將相關機構或企業,以及涉及人員列入黑名單,并禁止其參與環境監測服務或政府委托項目。
第四,在采購環境監測服務或在建立在線監測系統時,監測儀器設備必須具備防止修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功能。
看過“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