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知識點總結
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知識點(一):外國科技史常識
2.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定律,即開普勒三定律。
3.牛頓——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四條定律被認為是“人類智慧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成就”,成為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4.瓦特——英國著名發明家,1776年制造出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5.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近代電磁學的奠基人。
6.史蒂芬孫——英國工程師,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的制造者。
7.達爾文——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8.孟德爾——遺傳學的奠基人,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9.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制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創立了諾貝爾獎。
10.貝爾——美國發明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有線電話,被譽為“電話之父”。
11.愛迪生——美國發明家,擁有眾多重要的發明權利,有“世界發明大王”之稱。
12.居里夫人——法國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
13.萊特兄弟——美國人,飛機的發明者。
14.愛因斯坦——美國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主要成就是提出相對論及質能方程,解釋光電效應,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
15.馮.布勞恩——在火箭技術和太空探索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譽為“現代航天之父”。
16.霍金——英國著名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提出“黑洞”理論。
17.蒂姆.伯納斯·李——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
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知識點(二):中國科技史常識
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2.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商朝: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國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記錄。
(2)春秋:留下世界公認的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3)戰國:《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4)西漢:公元前28年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是世界上最早的記錄。
(5)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
(6)隋唐: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主持實測了地球子午線長度,編制了《大衍歷》。
(7)元朝: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制的《授時歷》的年周期與現行公歷相同。
3.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于《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漢:劉歆推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又著《綴術》一書。
4.中國古代的醫藥成就
(1)戰國:扁鵲發明的望、聞、問、切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藥傳統的診病法。
(2)西漢: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
(3)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后世中醫的重要經典,后人稱張仲景為“醫圣”。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神醫”。
(4)隋唐:唐朝杰出的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學成果。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布的藥典。(5)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5.中國古代的地理成就
(1)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中外地理的認識。
(2)北魏的地理學家酈道元作《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著作。
(3)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學巨著。
6.農業、手工業論著
(1)《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書。
(2)《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3)《天工開物》: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后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百科全書”。
7.新中國主要科技成就
1953年7月15日,中國第一座汽車制造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吉林長春奠基。
1959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噴射出石油。
1961年,中國通過接種牛痘疫苗消滅了天花。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6年5月,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世界領先成果,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3年,袁隆平用九年時間選育了首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第一顆自主研制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翟志剛等三名航天員順利升空。
2012年6月16日18時56分,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知識點(三):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可分為風、雅、頌三類,大量運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3.《春秋》,孔子編著,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
4.《左傳》,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編著,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5.《國語》,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由各國的史料匯集而成。
6.《論語》: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7.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8.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其著作《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稱為“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
9.《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中最長的一篇,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罕見的長篇敘事詩。后人把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和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
10.《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標志著中國文人五言詩的成熟。
1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代表作品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馬篇》《洛神賦》等。其中《燕歌行》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詩。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應場、阮瑀、劉楨。
19.陶淵明,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的創作開創了田園詩一體。代表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13.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品為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品為東晉干寶的《搜神記》。
14.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15.王維、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王維的代表作品有《鳥鳴澗》《山居秋暝》等,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等。
16.高適、岑參是邊塞詩派中成就最高的兩位作家。高適的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別董大》等,岑參的代表作品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
17.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代表作品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靜夜思》等。
18.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世稱“詩圣”。代表作品主要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
19.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
20.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其代表作品有詩歌《山行》《清明》《過華清宮》等,古文《阿房宮賦》。
21.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代表作為“無題詩”。
22.柳永,字耆卿,婉約派代表詞人。代表作有《雨霖鈴》(寒蟬凄切)等。
2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代表作有《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
24.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被稱為“千古詞帝”。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等。
25.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開豪放一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等。
26.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代表作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7.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代表作有《關山月》《示兒》《書憤》等。
28.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蘇軾、蘇洵、蘇轍三人合稱“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29.關漢卿,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等。
30·白樸,字太素,號蘭谷。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代表作有《梧桐雨》《墻頭馬上》等。
31.馬致遠,字千里,晚年號東籬,元代著名的戲劇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漢宮秋》等。
32.元代四大愛情劇:關漢卿《拜月亭》、王實甫《西廂記》、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
33.《三國演義》,明代小說家羅貫中所作。這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IN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34.《水滸傳》,作者施耐庵。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是英雄傳奇小說的經典之作,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35.《西游記》,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這是明代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36.《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代表著明代長篇世情小說的最高水平,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一起被稱為“明代四大奇書”。
37.“三言二拍”:“三言”是明代馮夢龍所編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話短篇小說集的總稱。“二拍”是明代凌蒙初所編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兩部白話短篇小說集的總稱。
38.《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紅樓夢》是章回體長篇小說,代表了清代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39.《聊齋志異》,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作。本書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40.《儒林外史》,由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也稱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
41.《牡丹亭》,作者為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它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
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知識點(四):科學常識
1.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依距太陽遠近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行星——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它們不發光,質量比太陽小得多。太陽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的公轉——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叫作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和自轉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地球公轉的軌道(也就是公轉所走的路線)是一個橢圓,地球在這個巨大的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日5時48分46秒,為天文上通常所說的一個回歸年。
4.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在不停地旋轉著,這是地球的自轉。自轉的周期是一個恒星日,即23時56分4秒。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地球表面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日食——當太陽、月球、地球運行約成一直線時,如月球陰影掠過地球,會造成日食。依目視太陽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環食。
6.月食——當太陽、地球、月球運行約成一直線時,如月球運行到地球陰影內,則會形成月食。依地球遮蔽陽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為月偏食和月全食。
7.陸地地形——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8.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
9.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蕩。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
10.高原——與平原在外貌上有類似之處,但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邊緣處比較陡峭。地形特點:海拔較高,起伏小,面平邊陡。
11.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起伏和緩。地形特點:海拔較低,崎嶇不平,坡度較緩。
12.盆地——四周被群山環繞。地形特點:四周高、中間低。
13.海底地形——通常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大洋底三部分。
14.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是解釋物體之問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是物體(質點)間由于它們的引力質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所遵循的規律。這是牛頓在前人(開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礎上,憑借他超凡的數學能力證明并在1687年于《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上發表的。
1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能量守恒和能量轉化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合稱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16.牛頓運動定律——牛頓運動定律是牛頓總結于17世紀并發表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即慣性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大經典力學基本運動定律的總稱。
17.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是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化學變化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有發光、放熱、也有吸熱現象等。
18.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們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
19.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化學變化的總稱。它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個方面。
20.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是存在于一切生物體中的高度復雜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物化學功能。
21.萬維網——萬維網(wor1d Wide Web,簡稱www)是Internet上集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資源網絡,是Internet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瀏覽器(Browser)是用戶通向www的橋梁和獲取www信息的窗口,通過瀏覽器,用戶可以在浩瀚的Internet海洋中漫游,搜索和瀏覽自己感興趣的所有信息。
22.基因——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總稱,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后代出現與親代相似的性狀。
23.染色體——染色體(Chromosome)是細胞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體(染色質)。本質是脫氧核甘酸,是細胞核內由核蛋白組成、能用堿性染料染色、有結構的線狀體,是遺傳物質基因的載體。正常人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3對,并有一定的形態和結構。
24.遺傳——遺傳是指經由基因的傳遞,使后代獲得親代的特征。遺傳學是研究此現象的學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現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除了遺傳之外,決定生物特征的因素還有環境,以及環境與遺傳的交互作用。
25.變異——變異是指生物體子代與親代之間的差異,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現象,是生物有機體的屬性之一。變異分兩大類,即可遺傳變異與不可遺傳變異。現代遺傳學表明,不可遺傳變異與進化無關,與進化有關的是可遺傳變異。
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知識點(五):中國現當代文學常識
1.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民主,反對獨裁;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宣傳了西方的進步文化,后又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2.創造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東京成立。
3.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
4.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是中國共產黨于1930年在上海領導創建的一個文學組織。“左聯”的旗幟人物是魯迅。
5.魯迅,原名周樹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傷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愛農》等)。
6.茅盾,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短篇小說“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散文《白楊禮贊》等。
7.葉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夜》,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寫童話的作家。
8.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有詩和散文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學術著作《經典常談》,著名篇目有《背影》《綠》《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9.冰心,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
10.郭沫若,杰出的作家、詩人和戲劇家,也是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主要作品有詩集《女神》(包括《鳳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爐中煤》等);歷史劇作《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蔡文姬》《武則天》等。
11.郁達夫,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沉淪》、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12.田漢,著名戲劇家,我國革命戲劇的奠基人。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劇作家之一,主要劇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優之死》《麗人行》《關漢卿》《文成公主》,京劇《白蛇傳》《謝瑤環》等。歌詞《義勇軍進行曲》經聶耳譜曲后廣為流傳,被定為國歌。
13.徐志摩,現代詩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別康橋》《在病中》《沙揚娜拉》《偶然》等。
14.聞一多,著名愛國詩人、學者。主要作品有詩集《紅燭》《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陽吟》《洗衣歌》《發現》《一句話》《死水》等,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古典新義》等。
15.艾青,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等。
16.山藥蛋派是指以趙樹理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流派。他們創作的題材都是農村,風格民族化、大眾化,一般以敘述故事為主,語言樸素、凝練,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
17.荷花淀派是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荷花淀派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語言,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
18.傷痕小說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文壇占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以“__”時期社會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劉心武的《班主任》是這一小說現象的開山之作。
19.北島,1978年同詩人芒克創辦民間詩歌刊物《今天》,推動了朦朧詩的發展。代表作有《回答》《結局》《一切》等。代表詩句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20.舒婷,朦朧詩派女詩人。代表作有《致橡樹》《神女峰》《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
21.顧城,被稱為“童話詩人”。代表作有《一代人》《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詩集《黑眼睛》《顧城的詩》等。
22.海子,創作初期受朦朧詩派影響,后來作為新詩潮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祖國》《黎明》《亞洲銅》等。
下一頁更多有關“小學教師資格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知識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