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套子里的人課后訓練題及答案(2)
裝在套子里的人課后訓練答案
1.解析:渾,一般念hún;但表示混雜、混同、蒙混的意思,同“混”,念hùn。怔,zhēnɡ。訶,hē。誚(qiào)
答案:C。
解析:(1)“在最晴朗的日子里”這個介詞結構在句中作狀語,嵌入“即使……也”這個結構中,起強調的作用。(2)“那削鉛筆的小刀”是句子的主語,嵌入“連……也”這個結構中,起強調的作用。(3)(4)是復句,注意關聯詞語的呼應,(3)“卻”表明前后是轉折關系,(4)“才”表明前后是條件關系。
答案:(1)即使(或“就是”、“縱使”)。(2)就連(或“就是”、“連”)。(3)雖然。(4)只有。
3.解析:這是一道詞語選擇題,要結具體語境選擇最恰當的詞語。(1)“就”惋惜死得太早;“竟”死得突然,出乎意外;“已”一般語氣。只有“才”,才能準確在表達對別里科夫的厭惡之情。(2)壓服、制服、鎮服,多指動用武力,而在文中則恰恰把武力排除在外。(3)管制、統制、限制,都側重在行動;轄制,不僅包括了行動,還包括了精神、思想。(4)輕輕爽爽,與文意相反;暖暖和和,能更好地與小說開頭“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照應。
答案:(1)才。(2)降服。(3)轄制。(4)暖暖和和。
4.解析:這是一道有關人物描寫方法的寫作知識測試題,掌握基本的寫作知識,這是進行文學作品鑒賞的前提。
答案:(1)外貌。(2)環境。 (3)心理。(4)動作 (5)語言。
5.解析:第一問是對課文內容的綜合概括,第二問是深入分析套子的本質,進而把握小說的主題。概括時要注意文中提示性的句子,比如“別里科夫把它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里”,由他“思想上的套子”,進而推及他還有其他的套子。對套子的本質也要注意文中提示性的語句,比如“既然政府還沒有發出通告,允許做這件事,那就做不得”。
答案:套子,是別里科夫典型的性格特征,他有套子式的外表,比如第一段所描寫的。他有套子式的思想,比如第二段所描寫的。他有套子式的職業,即他所教的古希臘語文。他有套子式的論調,“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他有套子式的思想方式,“既然政府還沒有發出通告,允許做這件事,那就做不得”。他有套子式的生活習慣,比如“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等。
小說用多種形式暗示了“套子”的本質,比如,“為自己制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F實生活刺激他,驚嚇他,老是鬧得他六神不安”,“也許為了替自己的膽怯、自己對現實的憎惡辯護吧,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止什么,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來跟他毫不相干,卻惹得他悶悶不樂”,“既然政府還沒有發出通告, 允許做這種事,那就做不得”等,從這些語句看出,別里科夫“套子”的本質就是維護沙皇的專制統治。
6.解析:在文學作品中,對于那些反常的、荒謬的、可笑的人和事,對于那些善良人物所處的尷尬的處境,作者往往給予微微的含笑的諷刺和揶揄。這種含笑的諷刺和揶揄,表現在語言上,就是幽默。學習這篇小說,要體會契訶夫小說語言幽默諷刺的風格,探討作者造成幽默的表現手法。
答案:(1)描寫了別里科夫令人發笑的外貌,作者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漫畫式的夸張描寫,把一個外型扭曲了的人物形象呈現于讀者的眼前。(2)這是對別里科夫的語言描寫,騎自行車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別里科夫竟然把它夸大其事,無限上綱,說得好像是闖了天大的禍事。作者極力夸大這種“小”與“大”的錯位,以揭露他的極端荒謬性,起到令人發笑的效果。
7.解析:文中多次反復的語句,常常構成語流,作者借以抒發感情,突出主題,造成照應。因此,對語流要特別注意分析,并且要仔細體會每一次反復時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意義,以加深理解。
答案:“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是別里科夫的典型的套子式的論調,在文中前后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五次,旨在突出別里科夫的套子性格,同時構成前后呼應,使文章結構緊湊。具體分析如下:第一次,他看到當局批準開了個戲劇俱樂部什么的,便搖著頭說:“這固然是好,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充分表現他維護舊秩序,害怕新事物的本性。第二次,他看到有人在一些極小的事情上違背常規,“便一個勁兒地說: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第三次,他看到中學里年輕人都不安分,嘆息說,“只求不出什么亂子才好”,這些則說明他總是干涉他人的行動,用套子去套住別人。第四次,他對柯瓦連科說:“為了避免我們的談話被人家誤解以致鬧出什么亂子起見,我得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他認為柯瓦連科騎自行車,穿繡花襯衫,拿著書在大街上走來走去,是“出了亂子”,因此要報告校方,暴露了他告密者的卑劣身份。第五次,他從樓上滾下來,被華連卡撞見后,他心里想;“哎呀,不定會鬧出什么亂子!”這里的“亂子”是指他擔心華連卡等人會把他的狼狽相傳出去,讓全城人知道,他又會成為人們取笑的對象,表現了他內心的極度虛弱和恐懼。
8.(1) 解析:閱讀文章要特別注意指代性詞語意義的理解,這也是高考常見的一個測試點。
答案:C。
(2)解析:一、二空格是測試該選轉折關系還是假設關系,因為埋葬別里科夫已是既成事實,所以不宜選假設。三空格,能與“可是”“但是”呼應的只能是“卻”。
答案:D。
(3)解析:內心高興,但顯露出來的表情是憂郁,本題旨在分析造成內心與外表出現這種反差的原因。
答案:略。(見“課文解讀”)
(4)解析:體會這句話的深意,要注意作者用詞的變化,例如前面說“埋葬了別里科夫”(這個人),后面說“這種裝在套子里的人”(別里科夫這類人),這是從空間的角度,從個別推到了一般,強調了這種現象的普遍性。“將來也還不知道有多少呢”,這是從時間的角度進一步推想,別里科夫瓜瓞綿綿,子孫不絕。為什么如此?這就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滋生別里科夫的土壤,即反動的沙皇專制統治。
答案:略。(見“課文解讀”)
9.解析:這是一道語言應用題,既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可測試有關對仗的知識。
答案:下面挽聯可供參考。a.為套子生活所害,因婚姻大事而終 b.千萬別出什么亂子,勿必嚴守沙俄法令 c.別為別里科夫祭酒,可為柯瓦連科慶功 d.雨帽雨衣雨傘雨鞋套子纏身,法制法規法律良民在心 e.謹小慎微,心驚膽戰,戰戰兢兢過日子;遵紀守法,誠惶誠恐,恐恐懼懼上西天。
10.(1)解析: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從結構上,與我國傳統小說不同,不是一開始就進入故事的敘述,而是先用散文的筆法對別里科夫的形象進行漫畫式的勾勒,使讀者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有一個本質的認識。然后再具體敘寫別里科夫的婚事,讓其在矛盾沖突中展現他的性格特征和性格悲劇。二是從立意上,這篇小說與一般小說不同,它的旨意不在塑造別里科夫這個人,而在塑造別里科夫這類人,描寫“套子”這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答案:略。(參看“課文解讀”)
(2)解析:這是對小說主題思想的分析,應緊扣課文主要說清楚兩個問題,小說描寫了別里科夫哪些套子,這些套子的本質是什么?
答案:略。(參看“訓練提高”第5題)
(3)解析:本文語言特色主要是幽默,幽默離不開諷刺和夸張,本文夸張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夸張人物形象,像別里科夫這樣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二是夸張人物的作用,說他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連“全城都受著他轄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這些夸張是作者對生活的高度概括,揭示了社會的本質。別里科夫是眾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對人們的壓制,也是種種專制壓迫的結果。諷刺也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對別里科夫性格行為的夸張,嘲諷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戲劇化的情節,描寫別里科夫可悲的下場。他生平最怕出亂子,結果亂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讓他自己無端搞出了“亂子”,這不是絕妙的諷刺嗎?
答案:略。(參看“訓練提高”第6題)
裝在套子里的人課后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