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公文寫作技巧:如何寫調研文章
什么是調研文章,顧名思義就是經過調查和研究后寫成的文章。調研文章又叫調查研究報告,是對某一事務或者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并將這些調查和分析的結果整理成書面文字的一種文體。
二、調研文章的作用
大家都清楚,調查研究是我們黨推動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領導科學決策的基礎,是機關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秘書服務領導決策的一項重要職責。那么作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寫好調研文章就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撰寫好調研文章對我們自身也大有好處。三國時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曾經說過:“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這是把文章的撰寫抬高到了極致。調研文章雖然不能如此,但它畢竟也是非常重要的。關于調研文章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大方面:
1.總結經驗。通過反映某地、某單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績,總結經驗,樹立榜樣,以此推動面上的工作。通常在某項工作由試點向面上推開的時候,在人們對某項工作普遍感到難度很大、需要示范引導的時候,或者工作中出現某方面的突出典型,需要扶持和宣揚的時候,就需要這類調研文章。
2.揭示問題。通過反映工作中某種帶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暴露其真相,找準其根源,分析其危害,以期引起有關黨政組織、有關部門或全社會的重視,促成問題的解決。
3.研討工作。通過對某項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討,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提出相應對策,指明努力方向。
4.服務領導。即通過調查研究,掌握有關情況,直接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這類文章一般形成于某項決策形成之前,領導覺得某個問題需要決策,但由于情況不明,一時下不了決心,需要在弄清情況的基礎上權衡利弊,再做出決斷,于是親自出馬或指派有關人員進行調查分析,而后以文字形成決策依據。
三、調研文章的特點
同樣是文章,調研文章比較其它文章而言,有其特別之處,其體裁、結構、思維、文風、語言等都與文學作品大不相同。文學作品著眼于文藝性,可以渲染夸張、含蓄朦朧、文字激揚、十年一劍;而調研文章則大異其趣,強調的是政治性,講究邏輯嚴密、言之有據、樸實無華、表達清晰、行文迅速。具體講有四個特點:一是真實性。真實性是調研文章最大的特點。所謂真實性,就是尊重客觀事實,靠事實說話。這一特點要求調研人員必須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求實的精神,不僅報喜,還要報憂,不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績,還要準確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針對性。這是調研文章所具有的第二個顯著特點。一般來說一項調查研究工作,特別是大型調查研究,要花費較大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不是隨意組織進行的,而是針對一些較為迫切的實際情況,解決某些實際問題而進行的。因此調查研究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調查文章的寫作上,必須中心突出,明確提出所針對的問題,明確交待這一問題所獲得的事實材料,分析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和對策。三是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調研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所采用的事實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問題帶有普遍性。這種典型特點在總結經驗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調查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四是系統(tǒng)性。調研文章的系統(tǒng)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調查材料所得出的結論,必須是具有說服力,把被調查的情況完整地、系統(tǒng)地交待清楚。這里所說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寫作過程中,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要方面,寫出結論的推理過程。
四、調研文章的種類
調研文章很多種,一般從內容性質上看,可以分為以下六種:
1.揭示問題型調研文章。又叫專題型調研文章,就是對某個問題進行較深入的調查后形成的報告,這類報告常常在標題上反映出來。
2.綜合型調查報告。它是以綜合調查眾多的對象及其基本情況為內容、作全面系統(tǒng)的調查和反映的報告。具有全面、系統(tǒng)、深入和篇幅較長的特點。
3.理論研究型調研文章。這是以學術研究為目的而撰寫的文章,大多發(fā)表在學術刊物上,或載于學術著作中。
4.實際建議型調研文章。又叫工作探討性調研文章。這是由于實際工作需要而寫的調研文章,其主要內容是為預測、決策、處理問題、制定政策等進行調查和探討性研究,提出有關建議。例如在2006年,當時我在鶴峰工作,按縣領導的要求,對全縣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機關情況進行調研后,寫了篇《關于全縣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機關的調查報告》。
5.歷史情況型調查報告。這是根據需要以歷史情況為對象進行調查而形成的調查報告。
6.總結經驗型調查文章。又叫經驗介紹,它是以正在發(fā)生的一些工作典型為對象進行調查后所形成的調查報告。可以通過它了解先進典型的工作成績,學習先進典型的工作經驗和做法,推動面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