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2017年廣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回應這些新課題,首先要有清醒的認識。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這為我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打下了重要物質基礎。同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我們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物質基礎還比較薄弱,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要增強緊迫感、又要長期努力。
回應這些新課題,最關鍵也最管用的辦法就是加強社會管理的創新。我國社會管理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過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在今天難以完全適應。社會管理創新,首先就是理念思路的創新。只有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樹立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的理念,樹立統籌兼顧、協商協調的理念,樹立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的理念,社會管理才能進一步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
回應這些新課題,還必須有創新的體制機制作保障。比如,在人口服務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能夠覆蓋全部實有人口的動態管理體系。在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設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勞動關系協調協商機制。在社會組織發展管理方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監管機制。在社會矛盾化解方面,建立主動依法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在社會治安方面,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在市場經濟秩序維護方面,建立社會誠信制度。在精神衛生方面,建立監測、預警、疏導、救助機制。這樣,我們就能進一步推動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時代總是在發展變化,社會矛盾問題的發生有其特點,社會管理也有其規律。只要我們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管理規律,用創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就一定能夠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2017年廣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以社會平等之衣 暖流動人口之心
----強化公平機制 實現流動人口科學管理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流動人口管理工作,關乎民生,涉及穩定。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流動人口數量急劇增多,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然而,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也不容忽視,不容樂觀的社會保障現狀、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不足、流動子女就學難等矛盾日益突顯,究其原因,根本上還是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社會發展不公。故此,需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保障機制,推進社會公平,實現流動人口科學管理。
健全社會服務機制,提高流動人口社會保障水平。當前我國流動人口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各方面都無法享有與本地市民同等的社會保障,城市流動人口,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完全有權益享有自己貢獻的成果。為此,政府應該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針對流動人口進行系統、全面、細致、科學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運用現有的醫保、養老和商業保險體系,承接對于流動人口的保障義務。同時要不斷研究流動人口變化的社會保障特點,適時出臺社會保障、救助政策,為廣大流動人口提供應有的保障。
深化戶籍改革,保障流動人口享有合法權益。我國流動人口主要是以農村為流出地以城市為流入地,除了在就業、住房、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上下功夫外,還應針對農村現代化與城鎮化做好相當的權益配套措施。在積極推進和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進程中,積極探索和逐步取消束縛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二元制結構”,放開戶籍限制,借鑒歐美日等國的成功經驗,采取社會保障卡或異地自動登記制度,使流動人口可以簡便、快速的融入流入地,與當地市民同享社會發展之成果。
營造公平社會氛圍,推進流動人口實現社會融合。由于城鄉有別,地區各異的社會福利和資源配置制度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多數流動人口,尤其是鄉城流動人口仍被排斥在流入地的社會建構之外。長期不能融入流入地的人口可能產生對整個社會的疏離感和責任匱乏心態,甚至形成對抗社會的心理,這對于整個社會的整合和穩定都是不利的,為此需要讓“外來人口”不再是“外人”。這不僅需要政府從制度層面著手,還需加強輿論宣傳,通過新聞媒介等手段來展示流動人口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的積極貢獻。此外,應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市民認同感,消除歧視觀念,以期營造有利于社會融合的和諧氛圍。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強化社會公平,完善流動人口管理,須內外兼修,標本兼治。加強政策保障是前提,政策是解決流動人口管理問題的強大外力;營造良好社會融合氛圍是解決問題的內在根本。只有積極爭取人口流動的有利因素,妥善解決流動人口民生之憂,牢牢抓住當下人口大規模流動這一歷史機遇,才能不負時代使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再造奇跡。
2017年廣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以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于今日公開發布。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三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文件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特別是以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政策、新舉措,對做好今年“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糧食連年高位增產,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三農”形勢向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我們應對風險、戰勝困難提供了堅強保障。
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民收入穩定較快增長,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如何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這些既是必須解除的現實難題,也是必須應對的重大挑戰。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現實的難題和挑戰警醒我們,一定要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不松勁,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發展新理念解除“三農”新難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確保到2020年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新發展,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要厚植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要下大力氣補齊農業農村這塊短板,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著力深化農村改革,激發發展源動力,釋放發展新動能。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一號文件”為“三農”發展規劃了新藍圖,我們要艱苦奮斗,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努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實現農業農村新發展,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作出新貢獻。
看過“2017年廣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