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公考申論范文
黑龍江省公考申論范文(一)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詩中如畫般的景色,現在卻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由于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為了一己之私而肆無忌憚地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攀比并炫耀般的過“高品質”的生活,向大自然排放出大量廢氣、毒氣,尤其是PM2.5,成為空氣污染的元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PM2.5作為空氣質量標準的政策一經出臺,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其初衷在于提供環境治理措施的可靠依據,監測并不是目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治理,以改善大氣環境,維護人體健康。而地方政府則擔心空氣質量不達標,增加環保部門的環保壓力。二者看似矛盾,實則統一。
矛盾對立面在于監測PM2.5初衷考慮的是人民利益,而地方政府的擔心似乎過多考慮自身的利益。將PM2.5作為空氣質量監測指標是希望通過監測數據,動態跟蹤等手段將大氣污染的元兇抓住,以便于為治理措施出臺提供科學依據,以達到大氣污染治理和空氣質量改善的目的,更多考慮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從表面上來看,地方政府關于藍天數減少,空氣質量不達標,面子上過不去,給環境保護工作增加壓力等擔心更多考慮到了政府的利益。二者看似是對立的,實則不然。
地方政府的擔心核心也是考慮到群眾的利益。地方政府的擔心不無道理,以往的環保報告往往比較籠統的闡述空氣質量,如優、良、中、差,或輕度污染、中度或重度污染,對于具體數據沒有闡述,如若對空氣質量進行量化分析,從感官上來講會強化其負面效果,可能會引起群眾恐慌。而監測對于環保部門在技術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如果在短期內,無法達到群眾滿意的空氣質量條件,可能引發更多的矛盾甚至沖突。因此從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來講,二者實際上是統一的。
既然二者統一,無論是標準的出臺還是政府的擔心,落腳點都在于保障人民群中的利益,那么就應該按照這一標準,奔著最終的目標,科學執行這一標準。在保證群眾知情權的同時,也為大氣污染的治理貢獻科學數據。也不枉人民群中的期盼,滿足群中的空氣質量訴求。
“舉大事,需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治理大氣污染是得民心、順民意的大事。治理大氣污染,唯有先科學規劃空氣質量標準,這是讓國人生活在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世界里而邁出的第一步!
黑龍江省公考申論范文(二)
論網絡直播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近段時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直播越來越流行。那么,什么是網絡直播呢?它其實是指利用視訊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可以將產品展示、相關會議、背景介紹、對話訪談、在線培訓等內容現場發布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的直觀、快速,表現形式好、內容豐富、交互性強等特點,加強活動現場的推廣效果。
那么,網絡直播有沒有好處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傳播范圍廣,不受時空限制,網絡所到之處都可享受此種服務,而不必考慮傳統媒體的直播節目受限于設備條件的問題;另外,網絡直播的可交互性也是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通過收看網絡直播節目可以適時地發表評論,和其他網民或專家進行討論,還不必擔心因觀點不同、言辭激烈而發生斗毆。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在網絡直播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直播平臺的運營成本較高。一個是高昂的寬帶成本,在線人數每達到百萬人,直播平臺每月僅帶寬費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萬元左右。隨著直播用戶越來越多,寬帶運營成本必將持續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平臺資金鏈吃緊。而且對于網紅主播的資金投入較多,擁有知名度的主播帶有巨大的影響,是各大平臺爭搶的對象,各大直播平臺也會陷入“挖角之戰”。這更無形之中讓網紅摒棄了忠誠度,所以直播平臺耗費巨資培養出的網紅常常被對手挖走,導致人財兩空,這無形之中讓整個直播行業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其次,網絡直播的內容參差不齊。網絡直播平臺面臨嚴重的內容風險問題。當前直播平臺,一些所謂網紅和美女主播為吸引粉絲,有時會以低俗、媚俗、庸俗等內容大打擦邊球,利用涉黃、涉暴、甚至涉毒等內容嘩眾取寵,滿足用戶的獵奇心理。雖說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了觀眾,但無形之中營造了一個不良的社會風氣。
所以,對網絡直播的規范和約束就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可以對網絡直播的主播進行實名認證。通過登記個人的詳細信息,并進行嚴格核查的方式,讓網絡主播實名制,從而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如果涉及到毒賭黃等問題時要加強管制,可以對這些主播進行教育,并有必要的話列入黑名單,從而來規范我們的網絡直播。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在前不久,新浪、搜狐、優酷、百度等20家網絡直播平臺共同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而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也發布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制定政策來規范互聯網直播。比如可以規定直播發布者在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時,都應當依法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并在許可范圍內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應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直播及其互動內容實施先審后發管理等。
再次,直播產業化。我們可以把直播將演變為一個產業,產業鏈布局越齊全、調動資源的能力越大、平臺可承載的內容和功能越多,則越容易成功。除了傳統的游戲、唱歌、吃飯等直播,可以轉變為直播+電商、直播+體育、直播+在線教育等形式,將我們的直播變得越來越多且趨于成熟和更加有教育意義,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黑龍江省公考申論范文(三)
培育民眾信仰增強國家力量
當中國女排再次登上奧運會的領獎臺,國民無不為之動容;當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國民無不為之驕傲;當再次回顧長征之路,國民無不為之震撼。在中國女排、載人航天、紅軍長征不斷帶給人們感動的同時,更帶給人民一種精神上的信仰,人們將這種信仰轉化為動力,一種能夠讓人血脈噴張的動力,這種動力能夠激發民眾的潛能,發揮民眾的價值,從而推動國家的發展,這恰恰證實了“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因此,培育民眾的信仰,方能增強國家的力量。
培育民眾信仰,增強社會凝聚力。80年前,我國民眾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人們為了擺脫困境,鼓足勇氣,齊心協力,爬雪山、過草地,完成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程,為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我們的物質已經獲得了極大的豐富和滿足,然而人們信仰缺失、精神空虛等問題日漸凸顯,進而引發了社會中出現了信任危機,乃至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性。只有再次發揮歷史上的“長征精神”,在當代人心中培育精神信仰,方能喚起民眾的團結之心,方能形成眾志成城的氛圍,增強社會凝聚力,為國家發展增添力量。
培育民眾信仰,激發社會創造力。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當樹立正確意識則能夠對物質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正如“女排精神”、“航天精神”等正向的積極意識,在民眾心中形成信仰,便能激發社會發展活力。“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正是因為心中充滿信仰,激發他對山區種植技術不斷研發、不斷創新,從而改善山區現狀,推動社會的發展。當代中國正處于轉型期、改革攻堅期,亟需釋放民眾的潛力,發揮民眾的作用,為社會發展提供“一灣活水”,而這灣活水就是精神信仰,為國家發展提供創新力。
培育民眾信仰,提升社會影響力。民眾在心中有信仰,才會對生活有所敬畏、有所追求,才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民眾在心中有信仰,才能做一個樂觀的人,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有益于他人的人,時刻保持陽光的心態,自覺抵制落后、摒棄腐朽,自強、自立、自信,用信仰凈化心靈,以信仰鑄就輝煌,靠信仰實現夢想。當個人的信仰力量在社會中激蕩開來,便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化學反應,促進社會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前進,提升社會影響力,為國家發展提供動力。
詩人惠特曼說,“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信仰是每個人前進的方向和堅持的力量,當一個民族擁有同一個信仰,堅定地朝著同一個夢想努力前進的時候,所有的苦難都將為之臣服,所有的阻攔都將為之讓路。只要民眾堅定了信仰,憑借著這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我們一定會增強國家的力量,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看過“黑龍江省公考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