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公考申論范文精選
廣東公考申論范文精選(一)
科學和人文不可偏廢,但忽視科學或者人文從來沒有停止過,有學者偏執地認為“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很顯然,這一厚此薄彼的觀點過于狹隘,因為它只看到了科學和人文的表面特點,沒有注意到兩者的內在聯系。其實,科學和人文二者都是人類前進的燈塔,缺一不可,科學讓人類改變了世界,而人文則為人類發展提供了向導,如果不尊重科學,不以人為本,社會就不能取得進步,國家就不能繁榮昌盛。
科學是規范的、嚴謹的而非呆板。在某些人看來,科學一板一眼,究其原因在于其未深刻理解到科學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開放性。比如,對于絕大多數文科生而言,物理可能就是一些呆板的力學、電學、光學、電磁理論、彈性理論等,但是對于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伽利略、法拉第等偉大的物理學家而言,物理學科不僅能夠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實踐帶來極大的便利,造福于人類,而且對于整個自然學科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更為重要的是,學習物理還能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極具趣味性。此外,傳統知識分子所占領的媒體一直控制著輿論方向,使得一部分人誤以為科學是呆板的。殊不知,科學是規范的、嚴謹的,因為它講究的是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偽。
科學必須與人文相互融合才能更加精彩。科學和人文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科學的精神需要為其注入人文的色彩,科學的發展需要人文的護佑。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尊重人和關心人,始終要謹記科學是為人類服務的,可以說,任何背離了人文精神的群體、社會或者國家都無法長久保持正確的道路和前進的動力。因此,科學應該注入人文精神的內涵,讓科學“活起來”,讓科學更人性化,不僅能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改善提供便利,還要賦予科學新的意義,從而為人類精神做貢獻。只有讓科學和人文相得益彰,相互融合,科學和人文才能更加精彩。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得不說,科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是上帝賜予的利劍,我們要用內心的人文精神決定怎么用更好,人文精神是人類崇高的信仰和理念,我們要借助手中的劍去實現夢想。只有正確處理好科學和人文的關系,讓二者并駕齊驅、相輔相成,才能確保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廣東公考申論范文精選(二)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以來,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開始了創新發展之路,即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因此,要想實現田園城市的夢想,我們的城鎮化需要創新發展思路,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過去,我們認為城鎮化只要讓農民進城就可以了,殊不知失地農民進城后面臨心理、身份、戶籍、住房、教育等問題,農民在城市中生活舉步維艱;我們在以往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攤大餅式”地擴張,建成了一些變味了“空城”,不僅沒能發展好城鎮化,反而損害了人民的利益,此外,我們總把城鎮化等同于工業化,大搞工業,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這些教訓都警示著我們,新型城鎮化道路勢在必行。
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的城鎮化”為基礎。不重視人的城鎮化,必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法前進一分一毫。因此,我們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進城農民在心理、行為上的適應問題,為他們提供心理咨詢和幫助,也要創新管理,多開展一些他們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他們的城市生活,并且解決農民工的工作問題,讓他們的子女可以共享教育資源,讓他們能住上經濟適用房,真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新型城鎮化,要以“新城建設”為依托。土地是城市的基本要素,是人類活動的空間和場所。我國近年來搞的“古城復建”和“新城建設”往往成為開發商和政府分羹的盛宴,嚴重損害了老城居民的利益,因此,以后的新城建設,不能以經濟為導向,而要以人民利益為先導,本著“有機更新”的原則,在保留古城風貌的同時又加入現代元素,遵循城鎮化自發生長的內涵,做好規劃,造真正利福百姓的新城。
新型城鎮化,要以發展“旅游業”為導向。工業化依托下的城鎮化被證明是違背生態文明理念的,我國萬萬不可再走這條老路。反觀我國地大物博,旅游資源豐富,居民消費中旅游休閑的比例逐年提升,我們有條件開辟以旅游業為先導的城鎮化道路,這樣不僅可以拉動內需,帶動產業聚集式的復合型消費,而且可以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兼而保留鄉村民俗,促進城鄉融合,可謂一舉多得。
田園城市,這個設想多么美好,詩意棲居,泥土芬芳,人人都為之神往,我國只要創新發展思路,重視人的城鎮化,打造科學內涵的新城,再輔之以旅游業的導向作用,新型城鎮化將呼之欲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夢想也將不日成為現實!
廣東公考申論范文精選(三)
歸零心態實現新發展
“歸零”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無論是無法忘掉舊習慣的普通個人,還是沉湎于過去成功光環的企業,從零開始似乎就是終點,是結束而非開始。然而,現實不斷告訴我們,從零開始、心態歸零是把握未來的最好方式!
創客運動如火如荼,一遍遍刷新中國制造業競爭格局;“福利歸零”越發普遍,逐漸成為大家所稱道的新常態;普通個人面對日新月異的新世界,不斷調整自我破除過往慣例——“歸零”正在凝聚更多的共識,內化為一種心態融入中國社會肌理。
歸零意味著創新——藐視權威而對創意孜孜以求。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創客運動所催生的創客精神。其實,與其說創客具有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不如說創造精神催生了創客群體。他們可能是乳臭未干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他們也可能是沒有高學歷沒有優越背景的普通工人,他們甚至是沾滿了泥土氣息的農民兄弟,但在創客空間,身份被統統劃歸為“零”。歸零的不僅有他們的身份,還有他們心中對大公司的敬畏,對過往成功人之路的迷信,對產品未來的發展模式的擔憂。總之傳統制造業的高門檻在這里被消解了。萬眾創新的浪潮里,只要以創意為起點、有夢想待實現,那么終究可以實現由0到1再到100。以營銷見長的小米,以工匠精神為精神導向的錘子,以技術實力展露鋒芒的華為,他們是市場的后來居上者,靠的就是創意。未來制造業的弄潮兒怎不一定是如今的創客們呢?
歸零意味著打破——不破不立,去掉成見彰顯時代特色。習慣”是個好東西——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突出的道理就是人生閱歷對指導人生的重大意義。但“習慣”也是個壞東西,尤其處在當前快速更迭的經濟社會洪流之中,過去的經驗往往成為我們的累贅、負擔甚至是誤導。經驗主義會讓我們變為平庸的“跟隨者”,會讓不合理的潛規則繼續侵蝕公平,會讓市場活力缺乏創新而消退。這就需要打破習慣,勇于歸零。這尤其需要我們每個人仔細領會:你是想踏著別人的腳印一步步慢慢往上爬,還是愿意成為飛在風口的豬。每天我們是重復過去,還是挑戰自我、成就未來?空杯心態在當今這個社會越來越稀缺,也就越來越被需要。
歸零還意味著堅持——對原則和初心的堅持。官場新常態讓某些人叫苦不迭,這卻是莫大的好事,而且絲毫沒有不合理不恰當。之所以有人心生怨言,是因為還沉迷于過去隨心所欲的日子,享受本不應該享受的待遇。無論是公車私用,還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從來沒有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這本就是不合理的灰色地帶,如今終于讓這些不合理的潛規則“歸零”,這不是一件真正的好事么?讓權力回歸正常范圍,讓福利回歸正常水平,讓陽光驅散官場沉疴,這樣的官場“歸零”才能讓公眾利益回歸。正如有句話道“莫忘初心,方得始終”。共產黨的原點在哪里?執政黨的地位根基在哪里?社會公平的立足點在哪里?這些帶有歸零性質的話題值得我們深思。
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具備“歸零”心態難能可貴,具備“歸零”心態也就找準了該堅持的方向,也就明白了需打破的束縛,也就具備了開創未來的勇氣。在這個時代,歷史不是過去,歷史就是現在。鼓起勇氣,善于創新,打破習慣,新的未來正在被創造。
看過“廣東公考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