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公考申論范文
山西省公考申論范文(一)
環境作為人類物質生活開展的基礎,對經濟乃至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現如今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環保執法 難度加大都為環境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究其根源在于環境治理力度偏弱,執法手段匱乏以及相關法律缺失。因而,加強環境法治,才能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法治,促使大眾享受健康安全的物質環境,健康安全的物質環境是每一位社會成員發展的基礎。良好的物質環境可以激發大眾愛護環境的積極性,更為其生活注入持久的動力。而對環境進行法治可以給予大眾平等的機會,更為人們代內與代際間平等的占用、使用物質環境提供了立法、執法、司法與法律監督上的保證,從而有效的治理環境污染中的一系列違法行為,真正地保障了大眾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權利,實現了平等地享受健康安全的物質環境。
環境法治,促使企業形成綠色循環的發展模式。企業作為環境的影響主體,在其生產發展過程中無不對環境產生十分深刻的影響。然而,現如今大量企業不顧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后果,非法傾倒垃圾淤塞河道,隨意排放重金屬超標的廢水,長期排放含有二氧化硫、氨氧化合物的氣體等一系列破壞環境的行為無不為我們敲響警鐘。而加強環境法治,從而促使多部門聯合執法,大幅度提高了違法企業的違法成本,更通過廣泛發動社區網格員以及社會群眾參與環境監管,使針對治理企業污染的力量更加集中,最終促使企業形成綠色循環的發展模式。
環境法治,促使國家看到高效創新的發展前景。國家作為環境治理的制度建設者和開拓者,對于經濟乃至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不斷優化法律法規及相關條例,促使集中群眾力量共同實現環境治理的大有作為目標。無論是“史上最嚴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出臺還《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引發修訂乃至擴大的對中小企業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等都是環境法治下國家積極探索。尤其是開發適應環保企業特點的財政擔保方式,為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描繪了一幅高效創新的發展前景。
環境法治,不僅為大眾提供了健康安全的物質環境,更讓企業形成了綠色循環的發展模式,從而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法治的生態圖景必將展現。
山西省公考申論范文(二)
詩意的棲居
海德格爾在倡導“詩意的棲居”這一核心概念時,其中的“詩”所具有的內涵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學之“詩”了,而是一種被提升了很高層次的、具有哲學意味的“詩”。這里的“詩”除了包含文學審美意義上的詩意之外,更包括了對人的關注與贊美,是實現人存于世間價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對于“棲居”則不需多言,它是指人類生存、發展的外部環境,結合材料我們不難發現所謂的“棲居”就是指當今的城市化進程,也就是說這句話在隱喻我們今后的城市化進程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需將是城市大國。有人預言:“21世紀最能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一是新技術革命;二是中國的城市化”。由此可見,中國城市化的進展情況不僅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前景,也是世界民眾關注的重點,在世界城市化發展進城中扮演著重要里程碑的作用。隨著近些年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民眾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隨之而來的各種“城市病”的涌現、生活幸福感的降低、城市文化的消亡等現象也警示我們今后城市化的進程應更多關注人的感受。
城市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是構建滿意型政府的需然要求。湖北省武漢市采取的“電視問政”新型官民溝通交流方式中,通過面對面的形式,市民向政府官員直接提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要求官員當場解答,這不僅能夠讓老百姓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維護自身利益與訴求,更能夠對官員產生“震懾”作用,讓其在今后的城市化建設中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態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從而有效地構建讓群眾滿意的政府。
城市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是營造城市良好環境的根本體現。山西省太原市在“城鄉清潔工程”中通過硬化、綠化、美化以及環境監控系統等方式使城市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生活環境改變了,民眾環保意識也就提高了,生活質量、幸福感也會倍增,更使得本地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深入落實。
城市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是凝聚城市文化、緩和人際關系的核心導向。杭州市開展的“鄰居節”活動以及城市圖書館的轉型升級等事件都表現出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為凝聚城市文化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它們使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更加熟悉、關系更加密切、城市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更加富有特色、與眾不同。
同樣忽視對人性關懷的城市也需將是沒有靈魂,自取滅亡的城市。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過分重視發展速度而忽視基礎設施的完善、政策制度的跟進從而造成交通擁堵、房價懸高、環境污染都使得生活于其中的基層民眾痛苦不堪,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極低。而城市化進程中過分重視速度也致使城市內部構造千篇一律、體現城市靈魂的城市文化也喪失殆盡。種種現象都表明沒有以人為核心構建起來的城市化都是“偽城市化”,都沒有體現城市化的核心與真諦。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然規律,是歷史賦予城市的使命與責任,也是我們政府、民眾不得不面對的既成事實,但這也同樣在提醒我們,讓城市健康發展,構建以人為本、讓民眾滿意的“詩意棲居”也是城市未來唯一的發展方向。
山西省公考申論范文(三)
2017,走好青年一代的長征路
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以政治家的情懷高瞻遠矚,充滿自信,指出“上下同欲者勝。只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只要我們黨永遠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這是走好新長征路堅定的決心、殷切的希望,也是深情的召喚,全國人民倍受鼓舞,青年一代更覺鞭策,感悟到責任擔當、使命在肩。
長征既是歷史的印記和圖騰,也是未來的路標和憧憬,是歷史的穿越和繼承。新時代的長征就是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實現兩個一百年的輝煌。
上下同欲是當年紅軍長征勝利的力量支柱。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是紅軍將士們的共同愿望。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目標明確,在共同理想的精神力量支撐之下,紅軍力克千難萬險,沖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等天然障礙,最終在陜西重新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敵后抗日武裝斗爭。今天我們面對新的長征路,也必須上下同欲,共同追尋中國夢。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目標追求,咬定目標不放松,中國夢就能如期實現。而有使命擔當才能有責任動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黨的理論創新,也是全國人民的實踐總結,是上下“欲望”的最大公約數,于是就有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追求。
和衷共濟是當年紅軍長征勝利的力量凝聚。中央紅軍以最大的克制和忍耐避免黨的分裂,團結紅四方面軍絕大多數將士,共同完成史無前例的長征,找到中國革命力量生存的落腳點,并達到全黨空前的團結統一。而紅軍將士團結奮斗,英勇作戰,以壓倒一切的力量沖鋒向前,銳不可當。如今走在新的長征路上,全國人民更應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任憑風云變幻,依然巋然不動,昂首向前。在當前的局勢下,港臺民眾的團結尤為重要,要與“獨派”勢力作斗爭,團結在“一個中國”的旗幟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努力。
擼起袖子加油干是當年紅軍長征勝利的力量迸發。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步一步走過來。為了紅軍主力迅速渡河,紅二師一晝夜急行軍240里,趕到瀘定橋西頭,為紅軍搶渡大渡河贏得了時間。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革命需要不怕艱難困苦的干勁,需要付出代價,也需要流血犧牲。今天我們在長征路上同樣需要沖天的革命干勁,無論是經濟中高速增長,還是完成十三五規劃,抑或脫貧攻堅,沒有革命干勁就是紙上談兵,中國夢是干出來的,不是空想出來的,也不是等出來的。俄國作家岡察洛夫筆下的奧勃洛摩夫整天躺上床上構想美好的計劃,連各個細節都考慮非常周到,卻不肯從被窩里爬起來付諸實施。在這種空想綁架之下,任何完美的夢想只能是一枕黃粱。
黨永遠和人民站在一起是紅軍長征勝利的力量保障。長征途中,黨高舉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大旗,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吹響了全民族覺醒和奮起的號角,匯聚起團結抗日、一致對外的強大力量。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黨,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真正抗日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指引的道路是人民群眾翻身得解放的正確道路。長征的勝利,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性質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必須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克服困難、贏得勝利。今天在新長征路上,我們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放在第一位。新年之際,主席說他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這在寒冬中讓人們感受到陣陣暖意。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黨中央明確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是實現中國夢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青年是長征路上一支最富有生氣、充滿活力、迸發沖擊力的隊伍。走好青年一代的新長征路,是當代青年的深刻課題和宏偉實踐。青年要與以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不能迷失方向;青年要戮力同心,攜手奮進,不能懶散懈怠;青年要做實現中國夢的突擊隊,不能只圖享受,或光憑“顏值”混日子;青年黨員更要與廣大人民群眾融合在一起,影響和帶動周圍的群體,不能只是頂個金字招牌。
2017,走好青年一代長征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才后繼有人,中國的未來才更加美好。
看過“山西省公考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