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程水的凈化教案及反思
水的凈化化學教案 |
水的凈化教學反思 |
初中化學實驗試劑瓶儀器介紹 |
化學學習方法 |
水的凈化化學教案
知識 | 1.了解純水和天然水的區別。 3.初步學會用過濾、蒸餾的方法凈化水。 4.能夠區分硬水與軟水,了解硬水的危害及軟化硬水的方法。 |
過程 方法 | 1.通過課前收集整理資料和課堂匯報,培養學生自學、歸納以及表達對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描述、交流合作能力。 3.通過對水的凈化過程的初步探究,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 1.通過對水的凈化過程的參與,加深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2.通過凈化水實驗,引導同學感受化學對生活和社會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
【教學重點】1.了解水的凈化過程,以及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2.硬水與軟水的概念,區分軟、硬水的方法。
【教學難點】1.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 2.軟、硬水概念的區分。
二、學生認知分析
根據生活經驗,學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雜質和細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雜質。對于飲用水有一定了解,知道生活用水來自自來水廠,但不了解自來水的具體生產過程;對于軟、硬水不是很清楚。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創設: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投影)黃壁莊水庫的圖片 提出問題: 1.水庫中的水含有哪些雜質,能否直接引用呢? 2.怎樣將水庫中的水變成可以飲用的水? 接著,引出本節課課題---水的凈化 | 學生小組之間,展開自由討論, 水中有雜質,不能直接飲用,必須凈化處理后,方可飲用。 思考問題,未必能答出 |
環節二、展開課題----如何除去水中各類雜質及凈化水的過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引導學生說出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其它可溶性雜質。 (講解) 除去水庫中的塵土、泥沙等不溶性雜質常采用的方法是沉淀、過濾 (活動)利用所給儀器,對黃壁莊水庫的水進行過濾,并歸納過濾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思考) 1.怎樣折疊濾紙? 2.怎樣組裝過濾器? 3.怎樣正確地進行過濾操作? 4.過濾時,若濾液過多而超出濾紙邊緣或濾紙被劃破怎么辦? | (學生活動):對黃壁莊水庫的水進行過濾,并和老師一起歸納過濾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壁,且無氣泡。 二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漏斗里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燒杯靠緊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 通過過濾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 |
提出問題:過濾后的液體變澄清了,如何除去色素呢? (講解) 除去水中色素可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活性炭吸附,進而介紹活性炭吸附原理。 明礬溶于水后生成的膠狀物對一些雜質也可吸附。 (講解) 除去水庫中微生物采用的方法是消毒 | 學生思考,交流。 (學生歸納總結)實驗室里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對水凈化:沉淀、過濾、吸附(活性炭、明礬)消毒。 | |
(提問)在工業生產中,水庫中的水是怎樣凈化的? (投影)自來水廠各凈水裝置圖 | 聯系生活,讓學生了解凈化水的過程 (自主設計):自制簡易凈水器 (學生討論并歸納): 自制凈水器的效果不好的原因: 1.對過濾原理不清楚; 2.忽略了凈水過程的吸附作用; 3.過濾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不會應用。 (總結)通過學生動手制作 簡易凈水器 的實驗,培養學生從化學角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 |
知識應用遷移: (提問)可以利用什么物品,替代實驗室中的濾紙和漏斗,對液體進行過濾呢? (探究實驗)自制簡易凈水器 (提問)凈水器怎么組裝效果較好? | ||
環節三、課題延伸-----硬水與軟水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提出問題】 經過自來水廠凈化后的水是純水嗎?可以直接飲用嗎? 引導同學自學課本76頁,進行了解 | 學生討論,自來水燒開后有水垢,不是純凈物。 閱讀課本后了解到,水中有一些可溶性鈣鎂化合物,不是純水,不能直接飲用。 | |
教師講解:根據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多少,水分為硬水、軟水。 大家先了解,硬、軟水的利弊 | 學生自己閱讀,關于硬水給生活帶來的麻煩。非常急切想知道,自家生活中的水是硬水還是軟水。 | |
提出問題:如何區分硬水與軟水呢? 教師講解,可以將少量肥皂水加入到待測水樣中,根據產生泡沫的多少來鑒別。 | 學生渴望知道。 學生實驗,進行區分。 | |
提出問題:硬水會給生活帶來不便,如何將硬水轉化成軟水呢? 進而介紹生活方法。 閱讀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 教師引導:蒸餾法得到的水是純凈水,但只是在工業上進行蒸餾,生活中一般用煮沸的辦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 總結:利用吸附、沉淀、過濾、加熱煮沸等方法可以凈化水,但得到的水不是純凈水,但可以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 | |
環節四、課堂小結—聯系生活,情感升華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本節課我們了解了沉淀、過濾,、吸附、煮沸以及蒸餾等多種凈化水的過程。加深了凈化水的印象。 大自然給與人類的水都不是純水,人們通過多種途徑,多種過程對水進行凈化,付出很大的成本。因此,我們要愛護水資源,珍惜每一滴水。 | 通過對本節凈化水的過程了解,再次樹立珍惜水資源、愛護水環境、節約用水的觀念。 |
返回目錄
水的凈化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表現非常活躍,積極思考,思路開闊,踴躍發言,小組合作也非常好,不僅討論激烈,還通過實驗學會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學生們希望以后還有機會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教學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后,學生很需要一些機會將知識和技能應用與實際,老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為學生創設探究的情景,通過探究活動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學生體會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上課時我提出過濾幾次仍然渾濁它的原因是什么?同學們討論非常激烈,最后把所有原因都說出了。
自由、寬松的課堂氣氛,同學們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同他人爭論的良好素養,不是靠幾節課的培養所能實現的,需要我要長期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
此外這種探究活動課對老師的要求較高,授課之前要精心選題并設計每個探究環節(形成問題串),授課過程中要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并能調控學生活動過程。此外教師還要查閱一些生產化工知識,使我們設計的探究內容不脫離生產實際,在這些方面我要學習的還很多。
水的凈化教學反思
初中化學實驗試劑瓶儀器介紹
下面是對化學實驗儀器試劑瓶的知識介紹,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哦 初中化學,同學們認真看看吧。
試劑瓶
試劑瓶是實驗室里專用來盛放各種液體、固體試劑的容器,形狀主要有細口、廣口之分。
因為試劑瓶只用作常溫存放試劑使用,一般都用鈉鈣普通玻璃制成。為了保證具有一定強度,所以瓶壁一般較厚。試劑瓶除分細口、廣口外,還有無色,茶色(棕色)2種,有塞、無塞兩類。其中有玻璃塞者,無論細口、廣口,均應有內磨砂處理工藝。無塞者可不作內磨砂,而配以一定規格的非玻璃塞,如橡姣塞、塑料塞、軟木塞等。近年來各類實用的塑料試劑瓶紛紛面市,使這類容器豐富多彩。
試劑瓶的規格以容積大小表示,小至30mL、60mL,大至幾千至幾萬毫升不等。使用注意事項
(1)有塞試劑瓶不使用時,要在瓶塞與瓶口磨砂面間夾上紙條,防止粘連。如前所述,所有試劑瓶都不能用于加熱。
(2)根據盛裝試劑的理化性質選用所需試劑瓶的一般原則是:盛裝固體試劑一一選用廣口瓶,盛裝液體試劑——選用細口瓶,盛裝見光易分解或變質的試劑一一選用棕色瓶,盛裝低沸點易揮發的試劑一一選用有磨砂玻璃試劑瓶,盛裝堿性試劑一選用帶橡膠塞試劑瓶等等。若試劑具有上述多項理化指標時,則可根據以上原則綜合考慮,選用適宜的試劑瓶。
(3)有些特殊試劑,如氫氟酸等不能用任何玻璃試劑瓶而選用塑料瓶盛裝。
容器類玻璃儀器,除上述幾種外,還根據取存液體時的不同要求另有二口瓶、三口瓶、四口瓶、下口瓶(又稱龍頭瓶)等各種類型供選用。
通過上面對化學中試劑瓶儀器知識的介紹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們進行更多的化學實驗的相關知識的學習。
返回目錄
化學學習方法
1、積極預習
化學是同學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學科,而且是初三5門課程中最接近生活的一門課程,因此建議大家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積極的預習,如果出現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走進廚房、走進洗手間去觀察一下,相信我你一定會愛上化學的。而且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的預習、明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可以有效的提高聽課的效率同時可以提高自學能力。
2、有效把握課堂
初中化學前三單元的知識并不是特別難,是我們養成學習習慣非常重要的時間段,很多同學上過暑假班,已經對初中化學進行了預習,所以開始不重視課堂的教學,但是如果此時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學習的內容增加、知識難度加大,這門課程將成為我們無法駕馭的一門課。預習的重要性已經在上面仔細和大家進行說明,我們預習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我們可以更有效的把握課堂時間,有效的幫助我們在課堂上把握重點難點,在最初的不是特別難的三個單元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良好的學習習慣迎接更難的知識點。
3、注重實驗學習思維養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整個初中過程中的所有知識都是由實驗引出的,初中過程共有69個實驗,在20__年中考試卷中考察了25分,所以學好化學的特別重要的環節就是學好實驗,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點:
第一,在實驗課以前要明確實驗目的,預習實驗儀器的使用;第二,在實驗過程中,要自主去描述實驗現象,一定要把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落實到筆記上;第三,在化學中的抽象概念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抽象概念是我們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抽象概念一定要反復記憶;第四,學以致用才能記住知識的90%,所以一定要在初三上學期就要加大實驗部分的習題練習。
返回目錄